您的位置: 首页>园本研修>> 文章
资源创生 植美于心 --江宁区利源中路幼儿园美术教研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11 14:58:26 作者:张梦萱 浏览量:1302次

秋风起,秋叶黄,

撷一抹秋彩,绘制童心中的世界,

让孩子们将自然之美用笔触尽情挥洒,

美的盛宴,在美术教研活动中悄然而来……

秋日胜春朝,在幼儿的花园中,秋姑娘的“盛宴”分外热闹,秋姑娘的礼物也格外珍贵,石榴半吐红巾蹙;满枝丹红柿颇多;大自然的馈赠从不吝啬她的美,孩子们徜徉在秋日的怀抱中,探究万物生长,体验自然之美。在2022年11月午后,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秋意正浓的小花园中,和孩子们共同展开了一副资源的画卷……

前梳理:园本自然资源梳理,探讨自然生成点

自然资源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美术教研活动前期,教研组的成员们就深入园所的各个角落,结合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已有的资源内容进行了分类统计与细化梳理,形成了本园独有的“美术资源地图一览表”,结合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与美术核心经验,对自然资源的不同运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根据幼儿园园所资源的统计并结合季节特点,我们共统计出幼儿园可运用的木本植物共28种,其中秋季可收获果实的木本植物有5种,例如:柿子、石榴、枣子、橘子等。花草类植物共11种,有三角梅、桂花、菊花等等。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属性,追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趋向,我们在后期又逐一对自然资源进行了二次筛选,力求资源运用的科学性、合理化。

IMG_8835(20221121-151058).JPG

共创生:自然资源课程创生,共研资源新路径

秋天收获的不仅仅是累累的硕果,还有孩子们在自然中的发现与探索。幼儿园的小花园中,红彤彤的柿子果挂满枝头,压弯了枝头,如同盏盏红灯笼,照亮了孩子们探索的好奇心。

“老师!老师柿子变红啦!太阳照在柿子身上亮亮的,好漂亮!像个红色的小灯笼!”

“老师!柿子的头上还有一顶‘小帽子'呢!”

“有的柿子摸上去软软的,有的摸上去硬硬的,有的大有的小!”

“柿子树的树干是粗的,树枝是细细的,而且是曲曲折折的!”

通过前期孩子们对柿子的不断探索,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小花园中的“柿子”资源进行了小班与大班两个年龄段,从资源特点、幼儿兴趣与年龄特点结合关键经验与《指南》内容,进行了自然资源课程设计与实施。

《柿子红了》:发掘多样自然资源运用方式,拓展幼儿感知渠道

硕果累累的小花园中,小班宝宝们和红红的柿子果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曹老师利用散步时间,带孩子们走进小花园,在柿子树下观察、讨论。和孩子们共同采摘了柿子果,收集了许多树叶带到班进行装饰。孩子们通过品尝柿子果,了解了柿子果肉中的结构颜色,并保留了柿蒂,投放到了班级的艺术角,和孩子们共同探索柿子资源的多种运用方式。

在课程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海绵棒,混合不同颜色的水粉,进行了柿子果的拓印,通过前期多种感知经验,创作出了大小不同、活泼生动的柿子果。


《一枝柿子》:深入自然资源真现场,融合自然真情景

大班的徐老师则带领孩子们走进花园深处,来到柿子树下,近距离带孩子们从柿子树的整体观察,到一枝柿子的局部观察,将孩子们带入真实的自然场景之中。让孩子融入自然真情境,激发幼儿对自然资源的真创意,让自然与“美育”相互交融的同时,也让幼儿艺术真正回归自然与本真!

3.jpg

活运用:自然与艺术地碰撞,迸发资源新价值

陈鹤琴曾说:“室内一切的物品,都是静的、呆板的。野外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多么活泼可爱!”,自然资源是“活宝库”,一根树枝、一片秋叶,孩子们都能为其赋予“灵魂”……

陈老师带领孩子们将班级的“艺术天地”搬到了小花园中,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为孩子们的艺术创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汇智慧:策略运用再反思,让自然资源“活”起来

大自然一直是一本 形象、有趣、真实、直观的“活教材”,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再次分析与思考,教研组的成员们也针对自然资源的运用提出了自己新思考:自然资源是否可以突破园所围墙,发掘更多园外的自然资源对孩子进行前期经验积累?“自然资源”是否仅限于植被,自然界中的动物昆虫也可以纳入孩子艺术探索的范围。教研组的组员们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策略一:“家园共育”,多维度亲近自然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节假日或与父母、或与兄弟姐妹、或与爷爷、奶奶一起去秋游。在秋游过程中,不仅要观察各种树叶的颜色、形状,还要采集一些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树叶。之后,带着这些树叶参与美术活动。事实上,将多姿多彩、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自然资源运用到幼儿园 美术活动中,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还有助于启迪幼儿向大自然学习。

策略二:“不拘一格”,多视角收集资源

  自然资源包含的不仅仅是自然中的植被,还包括生物资源与自然现象,都可以是孩子们进行观察探索与艺术表征的主题与资源。例如:小花园中的小蚂蚁、池塘中的小金鱼,都可以成为新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让孩子更多的走进自然,才能让孩子在自然中发现更多可用的多样资源,让孩子的艺术探索与表现更加的丰富。

策略三:“突出特色”,鼓励自由创作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例如,幼儿在进行柿子树的观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思考可以用哪些材料表现树枝与果实,请幼儿自己收集材料,可以相互合作,也可独立完成作品的绘画与制作,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的“柿子”作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让创作更加开放。

2.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游戏中的运用:

   对于自然材料在美术区域中的有效运用的讨论中,教研组的老师们达成了“一材多用”、“多材混用”与“旧材新用”的三点共识。

“一材多用”:教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自然材料的时候,要坚决操弃一材一用”的惯性思维,鼓励与引导幼儿”一材多用"。
  
“多材混用”:相比在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一种自然材料而言,投放多种自然材料不仅能够使美术区域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使幼儿创新空间更加广阔,

“旧材新用”:引领幼儿旧”材"新用,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8.png

   因教而美,以研促长。此次教研活动丰盈了教研组组员们的专业羽翼,丰富了美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拓宽了自然资源在美术领域的应用途径,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我们不断前行,以研促教,绽放出更多的教研之花。

版权信息:江宁区利源中路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百家湖大街26号 电话025-52105658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