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你而来,“乐”享教研
发布时间:2022/6/21 16:54:00 作者:张蕊 浏览量:1754次
“音”你而来,“乐”享教研
——江宁区翠屏山&利源中路幼儿园音乐教研活动报道
陈鹤琴先生说过“我们应当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为了探索游戏化的歌唱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切实提高教师们游戏化歌唱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能力。2022年3月10日,翠屏山&利源中路幼儿园音乐教研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1.明目标,促学习
活动一开始是两个小游戏:一是所有组员在前期熟读并记忆“音乐领域关键经验”中歌唱活动第一段核心经验和3-4岁关键经验的基础上,现场进行的游戏化抽测,由袁老师和侍老师进行现场PK,在激烈的比赛中,最终袁老师获胜;二是现场进行教学歌曲的现场抽测,通过这两个小游戏帮助教师有效记忆歌唱活动的核心经验目标以及对两位执教老师的课有了前期的思考与理解。
2.齐观摩、共提升
首先是由张老师带来的大班歌唱活动《大公鸡》,在活动中通过传物、猜谜游戏,幼儿享受由鸡变换成其他“机”的意外和乐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
接下来由江老师带来的中班歌唱活动《蜜蜂做工》,以采蜜游戏贯穿整个活动,教师以丰富的表情、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音乐情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游戏渗透到音乐活动中,使游戏和音乐完美结合。
3.共研讨、明方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评议环节中,执教教师对自己本次音乐教研活动进行了自评:针对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随即组员们围绕着教学目标中核心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这两方面进行研讨,并给予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1)在大班歌唱活动《大公鸡》中,图谱的提供可以使用两块黑板,便于幼儿操作、识记,避免在找完整图谱环节中占用过多时间;在进行传物游戏时,教师要掌握节奏问题以及传物起点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帮助幼儿提炼传物的规则;在最后出示生活中各种“机”时,可直接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图片进行替换演唱。
(2)在中班歌唱活动《蜜蜂做工》中,教师可以把活动现场布置成真正的小花园,并在一开始的导入环节中加入闯关游戏,这样更富有情境性;在游戏环节还可以增加拼图、任务卡之类的游戏;如果教师根据歌词提炼出动作,那么将动作融入到歌唱活动过程始终,幼儿的体验感会更加强烈。
4.共学习、齐成长
此次音乐教研交流活动,教研组长徐老师带全体组员共同学习了许卓娅关于歌唱教学活动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轻易告诉所谓的正确答案
如果老师这样做,就容易养成孩子以下的坏习惯:
①观察前不认真倾听观察要求;
②观察中对速度和正确性的自我要求低;
③观察后对正确结果的期望水平低;
④有些孩子会对老师公布正确结果产生依赖;
⑤有些幼儿甚至对正确结果都“漠不关心”。
教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观察后,幼儿若产生不同的结果,有一些是不正确的或者都是不正确的,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孩子进行反思与验证。教师应该问:“现在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正确答案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请老师再做(唱)一次吧!”
(2)不要仅仅只是简单接纳
教师提问后往往习惯使用简单接纳的方式对 幼儿的意见进行反馈,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但这样的反馈方式非常容易引发孩子的“麻木”,比如我们在夸赞A同学聪明的同时,其他同学可能想:“他聪明关我什么事!”这种反馈就没有引导提升、拓展和深化,也就没有激发和激励。正确范例:在《猜谜对歌》活动中有一句歌词是“什么动物天上飞?”此时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回答,如果幼儿回答了“小鸟”是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此时教师的正确反馈应该如下:
“小鸟是不是动物?”
“是”
“小鸟会不会飞呀?”
“会”
“那他说得对不对呀?”
“对”
“请大家为他鼓掌!”
相信通过搭建这样一个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交流学习平台,既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又激励教师不断地探索,也真正实现了幼儿园教师之间“学习中交流,交流中成长”的共同目标。愿我们每位老师一起共同成长、一起遇到更美的自己!让我们一起敬请期待下一次的主题教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