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研立交>> 文章
春艺融心韵 匠心绘童真 ——江宁区利源中路幼儿园美术教研组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4/4/5 12:31:12 作者:王倩 浏览量:455次

春之信使

悄然唤醒沉睡的生机

那一抹新绿

更是春的底色

从树梢到草地

无处不彰显着万物复苏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美术教研组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01前路漫漫亦灿灿

活动伊始,分别由荆晶老师和殷沿老师分享了他们对单项材料的巧妙运用。其中荆老师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泥土的柔软与可塑性,创造出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从平面泥浆画,拓印花草到立体造型,通过揉、捏、塑等技法,幼儿在实际运用中让泥土焕发出新的生命。

殷老师则从树枝的自然之美出发,思考了树枝在课程环境中的体现,如何通过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将其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手工作品以及在情境中的营造。

他们的分享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材料的魅力,更激发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无限遐想。


02以“桥”为媒,创意无限

花园中,池塘边那座古朴典雅的小桥,宛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深深地吸引着大二班孩子们的目光。看到孩子们热切的好奇心与无尽的探索欲望,井青慧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一起揭开这座小桥的神秘面纱,一同领略它的魅力与奥秘。


  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描述小花园池塘边的桥,孩子们初步感知了桥的整体造型。在井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畅谈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桥,分享对桥的独特感受。在了解了泥塑的基本技巧后,孩子们积极动手尝试,使用了搓揉、团圆、压扁、切、捏、划等技巧塑造出桥的形态,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桥。


6385370661859831255371351.png

 

03“竹”编小船,传承技艺

花园的静谧山坡上,那片青翠欲滴的竹子轻轻摇曳,它们的身姿优雅挺拔。吕玉莲老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灵感迸发,决定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竹编小船》。


以实物竹编作品为引子,激发了孩子们对竹编工艺的兴趣。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竹篾编织的交错之美和色彩之美,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在阿莲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压一挑一”的编织方法,并尝试使用了铝丝固定船篷,制作小船。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通过实际体验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MTZJ~}D~)Z0(I)F]][HRY79.png


04聚焦现场,共话心得

1. 融地域之美——在地化资源与材料的创新探索

在《一起瞧“桥”》这一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在地化资源,挖掘了泥土这一传统材料的无限可能。他们不仅展现了泥土的可塑性和创造力,更通过创新的探索,将地域特色融入到了泥塑桥的创作中。但在实施教学思考材料投放的方式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辅助材料的物理属性。比如在制作桥面时,可以根据幼儿需要将卡片替换硬度相对较大的透明塑料膜,在塑造拱形的同时,也可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包括在陶土的捏制上,可适当考虑增加辅助工具滚轮等。


2.融传承之美——非遗文化手工技艺的渗透与推广

《竹编小船》则是对非遗文化手工技艺的生动传承与渗透。竹编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且技艺独特。本次活动也是首次将这一技艺引入到教研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更通过创新的设计,让竹编小船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竹编小船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本次美术教研组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在地化资源的巧妙运用和教师材料的精心准备,也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教研组长贾清老师表示期待老师们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探索和创新,利用好周边每一个有价值的资源,追随儿童的兴趣,让资源走进儿童活动、提升儿童经验。

 


版权信息:江宁区利源中路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百家湖大街26号 电话025-52105658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